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在氮化镓(GaN)外延结构中首次实现了垂直沟道结型场效应晶体管(vc-JFET)。
垂直器件对于高功率密度应用是很有应用价值的,因为通过该结构将峰值电场从表面推入散装材料,从而避免了对表面钝化或场板的需要。
研究人员使用低成本的2英寸蓝宝石衬底通过MOCVD生成准垂直vc-JFET。之后使用重n型掺杂GaN层实现背面“虚拟”接触(图1)。真正的垂直器件会使漏极触点穿过晶圆的背面 - 这是使用绝缘蓝宝石无法实现的。
图1:具有选择性再生长的p-GaN栅极区域的准垂直vc-JFET的示意图。
在大多数垂直器件的研究中,会选择使用更昂贵的独立式或块状GaN,形成真正的垂直结构。但在实际生产中,成本是一个关键考虑因素,真正的垂直器件将有几种可能的生成途径 ——不使用衬底或使用导电生长衬底,例如独立式或块状GaN或硅。但使用硅则会导致材料质量低,从而泄漏电流越大。
通过首先施加2μm轻掺杂n-GaN漂移层和20nm重掺杂n-GaN接触层来生长RWTH器件结构,然后使用二氧化硅作为在掩模和MOCVD期间保护沟道的硬掩模,在重掺杂p-GaN的选择性区域再生长。其中栅极 - 栅极(GTG)距离为4μm。通道宽度为54μm。
用于选择性区域再生的刻蚀使用干法和湿法的组合方法。沟道的侧壁与GaN晶体结构的m面对准,以减少干刻蚀的粗糙度。湿四甲基氢氧化铵(TMAH)处理进一步使侧壁变平并从蚀刻底部的c面表面去除蚀刻损伤。在p-GaN再生长之后,通过在氮气中在900℃下退火900秒来激活材料。退火的目的是从镁掺杂中除去氢。氢 - 镁络合物干扰p-GaN材料中所需的空穴的产生。
该器件的金属化由用于漏极和源极的钛/铝/镍/金和用于p-GaN栅极的镍/金组成。首先沉积漏电极,然后是栅极,最后是源极。漏电极和栅电极分别在830℃和535℃下退火。由于p-GaN接触的温度限制,源电极未退火。
漏极触点为欧姆,接触电阻为0.8Ω-mm。然而,栅极接触是非线性的,在零偏压下具有900Ω-mm的接触电阻,而源极表现出肖特基行为。这些问题与源极接触的非退火性质和在栅极下面不存在重掺杂的p-GaN层有关。
栅电极允许调制pn结处的耗尽层的厚度,阻断源极和漏极之间的沟道区域中的电流。漂移层具有“中等”厚度,降低了预期的击穿性能。中等漂移层的目的是通过干刻蚀过程更容易接近虚拟背接触。
鉴于类似肖特基的“源极”接触,研究人员决定逆转漏极偏置,因此器件的操作就好像源是漏极一样,反之亦然。包括肖特基导通电压约0.5V的器件的行为延迟了漏极偏置的电流增加。具体的导通电阻为2.36mΩ-cm2,归一化为沟道截面积。 栅极漏电流比漏极电流低两个数量级,栅极电位高达10V。
图2:1V源极 - 漏极偏置下的准垂直vc-JFET的漏极和栅极电流以及跨导,传输特性。 标准化为通道横截面。
虽然晶体管没有夹断,但栅极电位确实调制了漏极电流(高达1.8倍,栅极为-10V,图2)。根据模拟,夹断发生在-112V左右。将其放在一位数范围内需要缩小尺寸,同时减少沟道掺杂以增加空间电荷区域的范围。模拟结果表明,在-12V时,空间电荷区域仅从4μm栅极 - 栅极间隙的两侧延伸1μm。
模拟还表明,常关增强模式操作将会产生1μm的栅极 - 栅极间距,以及5μm沟道长和5x10E15·cm-3掺杂,提供+2.3V阈值。根据汞电容 - 电压分布测量,实验装置的漂移/沟道掺杂为1×10E16·cm-3。